
職教中心黨委書記張軍輝介紹,早在2016年,校園就組建了教育大數據建造和使用團隊,自主開發教育大數據渠道。職教中心也是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造樣板校園。 近年來,隨著技能的不斷改造,數字化的使用已遠不止於大數據監測、輔佐教育與點評,數字資源庫、沈浸式虛擬仿真教育系統、虛擬仿實在訓基地也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新潮流。在許多課堂上,傳統的平面教育形式已被虛擬仿真教育替代。 「從最開始的投影儀教育、根底教務管理系統,到現在的大數據、虛擬仿實在訓,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技能改造已經經歷了多年開展。但與技能改造相同重要的,還有根底設施建造和數字化觀念。」陳冠宇說。 《職業教育信息化開展陳述》(2021版)指出,從使用層面看,數字化在深層次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決議計劃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缺乏。現在,信息化規劃所需的經費保障、教師培訓、標準擬定未能夠及時跟進。此外,虛擬仿實在訓技能、5G、VR等新技能的使用和普及還受製於許多要素的影響,例如技能水平、認知程度、經費投入、使用成本等,新技能沒有徹底習慣教育要求。
![]() |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
整體來看,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能在教育使用中逐漸常態化,師生對信息化技能的認可度和熟悉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依舊存在新技能使用滯後、虛擬實訓軟件等新技能設備擱置率高、信息化技能使用深度有待拓寬等問題。 張軍輝認為,職業教育的數字化、信息化建造正處於高速開展階段,但各地區和校園的開展並不均衡。對於這些問題,張軍輝建議擬定一致的、有利於推行的標準,完成數據和技能的融通和普及。 作為教育部第一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造試點院校、省「互聯網+教育」使用研究基地,山職的信息化根底設施較為完善。山職黨委書記趙鳳文表示,校園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緊跟教育部發布的標準標準,做好查漏補缺和優化晉級。 依照《全國職業院校大數據中心建造攻略》,山職正在完善數據采集、存儲、處理、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據管理渠道,這一渠道涵蓋了職業校園基本辦學條件、專業設置、課程開設、學生信息、教師信息、企業信息等根底數據。此外,山職還讓大數據參加推動教育方法改造和人才培養形式變革,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能,對城市軌道專業界一切中心課程進行知識點、技能點及彼此相關聯系的梳理,以此便利學生自主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