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考研资讯  |   政策导航  |   教育头条  |   新闻动态  |   复习指导  |   历年真题  |   招生简章  |   考研心得  |   经验分享  |   院校信息  |   教师风采  |  

共有 5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不是光靠遵守承受便行学识会越来越差的

发表日期:2022-07-02 22:31   作者: 【编辑录入:admin】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有一天问老师:按照古礼,父亲不自己教儿女,这是什么道理?青年朋友们要注意,将来自己有了儿女时,要怎样教育他们才比较稳当?儿女不由自己教,交给谁去教?……
  
  按照古礼,父亲不教自己的儿女;但是为了教育子女日后的立身处世,社会上有些坏工作是应该让儿女知道的。反观咱们我国的爸爸妈妈们,有几个敢把社会上的坏事,或许某些人的丑事叫儿女了解?从前我有一个朋友就很可贵,关于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都带儿女去看。可不是由自己带,而是转托朋友带他的儿女到这些场合去,好让他们认清楚什么是坏事,对自己有害无益的都不能做。这是教育的一种办法......
  
  孟子在这里说,对儿女的教育,由爸爸妈妈亲自来教,在形式上是行不通的,由于爸爸妈妈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正面的教育很难。孩子想看个电视,爸爸妈妈就摆出威严的情绪,用命令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较为客观、理智,就不至于过分严厉。实际上儿女现已很累了,看一点电视轻松轻松,并不过分。
  
  孟子说:关于子女,咱们当然要以正路教导他们。子女假如不听,就“继之以怒”,发脾气了,不是打便是骂,所以反作用出来了。据我所知,许多家长教育,所得的都是反作用。一些青年男女出了问题,都是家长教育有问题,而纷歧定是问题家庭所造成的。爸爸妈妈太方正了,教育出来的儿女多半是死死板板;这样的儿子,再教出来的孙子,就板板死死,更糟糕了。另有一种反作用,方正、严厉的教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烦了。这样看下来,我十分同意孟子这个观点。
  
  而且在子女的眼睛里,认为爸爸妈妈教我不能够扯谎,而他们自己却一天到晚扯谎。像有人要去午睡了,怕被人打扰,所以告知孩子,假如有客人来,就告诉客人说我不在。果然来了客人,孩子便说:爸爸在睡觉,爸爸说告诉客人他不在。像这样的孩子,能责怪他吗?他肯定的对,由于他不扯谎。为爸爸妈妈的平常也是教孩子不能够扯谎,孩子没有扯谎,怎么能责怪他呢?
  
  爸爸妈妈不许孩子扯谎,而孩子看见爸爸妈妈随时都在扯谎,这是一个事实。爸爸妈妈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所做的又与所教的恰恰相反。像孔子、孟子,常常教他人要守信,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不守信,这又怎么解释?这就有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不同。就如刚说过的淳于髡 那一节中“嫂溺援之以手”,是能够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分需求权宜变通,但是子女还小的时分,是不会了解的。
  
  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假如不正,就生气责罚他们,子女心里现已不满了。子女再看看爸爸妈妈所做的,正与他们教自己的相反,所以就更愤愤不平了。因而,父子之间的代沟,彼此的不满,早在子女幼儿时期就现已播下了种子。所以孝道是很难讲的。爸爸妈妈子女之间,假如有了嫌隙、嫌隙,那就太不幸了。
  
  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满实际,其实不止是现在,不管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满实际的。纵然是最好的年代,全部都上轨道的社会,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来,也是不满的、要挑剔的。中年以上的人都从前走过青年时期,多少能够领会现代青年人的心理;只要从年轻人的一些小动作,就能够看到他们不满现状的心态。例如一堵墙壁,装修得蛮美丽,他却要画上一条痕迹;一个好好的瓷瓶,他却要用东西去敲敲似乎才过瘾。他们这样做有理由吗?没有理由,这是潜意识的叛变性和破坏性作祟。所以青年人之不满实际,是当然的。作为一个领导人,在教育上、领导办法上,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古人易子而教,两个互敬的朋友,往往彼此教育对方的子女,由于爸爸妈妈有不方便亲教之故。像现在的青年,几乎没有不犯自渎缺点的,但爸爸妈妈们关于这种事都不教,由于不好意思开口。直到最近,教育界才开始正视和评论有关“性教育”方面。但在有些偏远的地方,老师们碰到这一部分的教材就避而不谈。
  
  其实在六七十年前,也有这种教育,聪明的爸爸妈妈们就想出变通的办法。其中之一,便是用易子而教的准则,由朋友来教;或许用讲故事的办法,引用某些因而受害的实际比如,做启示性、暗示性的诱导。这是为了孩子终身健康所系,不得不教。(《孟子与离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是说教育办法的准则。所谓“愤”,便是激愤的心境。关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行,也是激愤心理的一种。如有一件事,对学生说,你不行,而他听了这句话,就非行不行,这是影响他,把他激愤起来。“启”便是发,在启示之前,先使他发愤,然后再进一步启示他......
  
  第二便是引起他的置疑,“悱”便是心里有置疑、不同意。比如说古人这样讲,就告诉他这值得考虑。孔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韩昌黎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纷歧定完全是对的,不是光靠遵守承受便行,假如呆板地承受,学识会越来越差的。多置疑就天然会去研讨,“发”便是研讨。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且要多方面看。一桌四角,讲了一角,其他三角都会了解,那么他能够回来,“复也”便是回来。回到哪里?回到思想才智的本位,便是回到自己才智的本有境地。所以在教育方面,必定要激发他愤、悱的求知欲。
  
  咱们看儿童的教育,有的孩子,对什么工作都不信服,而做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信服,尤其老一辈的人,往往把自己的经历看得十分重要,希望孩子承受。实际上要使孩子信服,承受上一代的经历,在教育办法上,必先使他能愤、能悱才行。
  
  下面是讲一个人的领悟力,“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些人读书学习很用功,但是领悟力不行,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比如拿研讨前史来说,最低限度,也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了解前代的工作,和现在的工作准则差不多,道理是相同,只是发生的年代不同,地区不同,现象两样而已。所以多读前史,能够举一反三,就可前知过去,后知未来。否则,白读死书,“则不复也”。学识又有什么意义呢?
  
  咱们我国人过去读书,的确有大部分人还保持了传统的作风。这一传统的作风,类似于现代大学中最新的教育,或许西方最新的小学教育,所谓重视性向教育,便是按照特性的趋向,就个人所喜好的,加以培养教育,不必牵强。一个喜爱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学文学,是做不到的。有许多孩子,自小喜爱玩破表、拆玩具,做爸爸妈妈的必定责罚他不应破坏东西。在教育家的眼光中,这孩子是有机械的天才,应该在这方面培养他。咱们我国人过去读书,老实说不为他人求学识。而现在一般人求学识,的确是为他人求学识。一个一般现象,大专学生为了社会读书,假如考不取,做爸爸妈妈的都好像感到失体面,对朋友也无法告知。读书往往为了爸爸妈妈的体面、社会的压力,不是为自己……
  
  青少年教育的问题,首先要注意他们的梦想,由于梦想便是学识的根底。据我的研讨,不管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识、工作的根底,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特性就能够看到中年晚年的效果。一个人的终身,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抱负加上学识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工作便是少年抱负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效果。所以我说前史文化,不管中外,永久年轻,永久只要三十岁,没有五千年,为什么呢?人的聪明才智都在四十岁以前发挥,便是从科学方面也能够看到,四十岁以后,就可贵有新的创造,每个人的成就都在十几岁到二三十岁这个阶段,人类在这一段时间的效果,累积起来,就变成文化前史。人类的脑子长到完全老练的时分,正在五六十岁,但是他大半像苹果相同,就此落地了。所以人类才智永久在这三四十岁的阶段做接力赛,永久以二三十年的经历接下去,成果上下五千年前史,只要二三十年的经历而已。所以人类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先有鸡仍是先有蛋?世界从哪里来的?人生究竟如何?仍是没有肯定的答案。
  
  人从儿童到少年,梦想最多。对一个茶杯能够看上几个小时;对一堆泥土、一块破瓦片会觉得很好玩,大感兴趣;堆城筑池,能够玩一整天。后来加上常识的教育,到了二十岁前后,又进入另一个阶段,做学识、做工作的抱负根底,就在这个时分打的。看前史上的大政治家、英豪、文学家,等等,全部成功的人,根底都在这时分奠定的。假如在这个时分还没有打好根底而后来能够成功的,不是肯定没有,但比如太少。
  • 上一篇:保证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教师参与暑期教研
  • 下一篇:现在的中考也是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开展
  • © 2013-2014 GAOXINGUOJINEWS [无忧文本教育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