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媒體報道,該校園官網22日發布復試告訴,學信網的復試告訴則在23日下午送達該考生。據考生介紹,自己在22日看到復試消息後,就買了23日的機票,不料由於氣候原因航班延誤,使該考生無法按時趕到復試現場,造成「最大惋惜」。此信息經網上傳播,受到廣泛重視和同情。對此,有網友提出,至少應提前5天告知復試時間。 看似天公不作美,耽擱考生復試,其實這背面存在著規矩缺失的問題。像考研復試這樣的事,有明顯的程序性特征。既然是一個必走的嚴厲程序,就應該擬定清晰的遊戲規矩,保證程序公正。作為考生,離復試地點有遠有近,送達復試告訴應留出多大的提前量,不能想當然,應考慮到所有參與者的實際情況,以公正為原則,做好製度設計,不讓考生因路途遙遠等客觀因素而失去機會。這既是人性化的需求,也是起碼的社會公正。

據報道,廣東工業大學校園已經同意該考生按流程參加學院安排的復試,使問題有了圓滿結果。但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不可抗力」造成高考、考研等延誤,被輿論重視後,相關當地、校園等給予「特別延誤補考」機會的,這不是第一次。要讓相似個案不再發生,很有必要進一步規範,構成剛性規章,保證此類「最大的惋惜」不再「惋惜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