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遵義市出臺政策施行村莊復興村級安排領軍人才培養和後備人才培養的「雙培養」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一支「思想有高度、帶賦有路子、管理有辦法、大眾有口碑、展開有潛力」的村莊復興人才隊伍。 作為第一批當選遵義市村莊復興人才培養試點校園之一,習水縣中等職業校園經過「長時間班+短期班」結合,采取「課堂教學+實踐訓練+頂崗實習」教學模式,將專業與實踐、理論與研討有機融合,全面提高訓練目標能力素質。截至現在,該校組成高質量教學師資隊伍173人,製作優質課程187門,展開村莊復興人才訓練20班次,為全縣培養人才2300多人。羅永傑說,接下來,校園將圍繞工業辦專業,不斷優化專業布局。針對村莊工業展開,開辦家庭農場出產經營管理等涉農專業,持續發揮職業教育在村莊復興中的助力效果。 近年來,貴州深入推動「村莊復興教育,教育復興村莊」,推動職業院校發揮訓練功能,與行業企業等展開協作,豐富訓練資源和手段,廣泛展開面向「三農」、面向村莊復興的職業技能訓練。依托「貴州技工」訓練品牌,2022年貴州省累計展開職業技能訓練63.83萬人次。 「校農協作」助力村莊復興 近日,走進貴州師範大學「校農結合」農產品消費扶貧專館,產品琳瑯滿目,畢節「三白」蔬菜、石阡南瓜、桐梓蘋果……師生不出校門就能買到全省各地的優質農產品。「我買5斤土豬肉」「我要50個綠殼雞蛋」,在貴州師範學院一場農特產品展銷會上,僅2天時間,就為農戶賣出各類農產品63.5噸,出售總額超過15萬元。 「校農結合」一頭銜接菜園子,一頭銜接餐盤子。 近年來,貴州施行「校農結合」助力村莊復興。經過建立省、市、縣農產品購銷平臺和網絡,覆蓋了全省9個市(州)、88個縣(市、區)合計17399所開設食堂的校園。全省各級各類校園食堂累計采購脫貧區域農產品約為295.38萬噸,采購金額達257.56億元,有用帶動省內近1萬個種植飼養基地(協作社)展開,推動調整工業結構300萬畝,帶動脫貧區域100多萬人增收。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校農結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發揮了教育人群多、消費穩的效果和特色,有用處理了脫貧區域農產品的出售問題,既購買了農產品、幫扶了工業,也服務了教育。